今年以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新浪微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计划赴美上市,预计今年在美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数量或达30家,创下近3年以来的新高。专家认为,在当前A股市场连续多年低迷,IPO门槛高、排队多,美国股市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内地上市已不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境外资本市场已不再遥不可及,未来将会有更多“等不起”的中国企业“出海”。
境外上市再现新热潮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赴美上市申请,使得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新一轮热潮引发广泛关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金额高达39.9亿美元;2011年前5个月赴美上市热度依旧不减,在5月4日至12日的仅仅几天之内就有人人网等4家互联网企业集中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海外上市热潮。截至2013年底,已有超过300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同时,香港证交所也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出海”的热选。数据显示,仅2013年,香港市场就分得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84.8%、融资总额95.6%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上也呈多样化态势发展,2013年海外上市的66家企业,就分布于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伦敦5个市场。
制度缺陷致民营外流
中国企业为何要舍近求远,对海外上市如此热衷呢?
“其实,这只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无奈的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表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A股市场IPO标准过高,尤其注重公司过去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规模,这一“工业版本”的IPO标准将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互联网公司拒之门外;二是国内A股市场IPO实行行政审批制,其实质是由监管部门代替投资者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及投资价值进行排队、打分、投票,它直接导致IPO程序繁琐、排队时间冗长,进而形成“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饥饿营销效应。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使得原本不低的IPO标准“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IPO门槛及时间成本,导致IPO风险暴增。企业一旦“过会”失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名单,前期投入全部白费,甚至会致使该企业元气大伤;而一旦成功“过会”,发行人和承销商便会报复性地推高新股发行定价,以致IPO身价暴涨。这正是新股“三高”的绝症病因及制度缺陷所在,也是民营企业“伤不起”的真正原因。
此外,“等不起”也是企业望A股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A股主板和中小板在审企业450余家,创业板在审企业230余家,企业排队积压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证监会日前也表态鼓励和支持企业除在A股市场上市外,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融资发展。
做足功课避免跟风
然而,境外市场也并非遍地都是黄金,“水土不服”造成的各种风险不容忽视。2011年美国资本市场刮起的“中概股欺诈”旋风,已经让国内企业感受到了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受财务造假丑闻和做空机构恶意打压影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曾一度遇冷,不少中国公司被迫退市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到美国股市上市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名单,它们更多地是看到了美国注册制的高效与低成本,但它们却忽视了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严厉与高效。”董登新表示,从表面上看,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的IPO成本较低,但接受监管的成本却是十分昂贵的。除了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在中美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大部分企业很难适应,这也正是美国监管层及投资者普遍喜欢对中国企业“找麻烦”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资企业赴美上市,切不可盲目跟风。”董登新表示,首先一定要审慎权衡利弊得失,尤其是要契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其次要学会入乡随俗,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诚信地接受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此外,要懂得尊重投资者和股东,学会股价管理和危机公关,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Z6尊龙官网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Z6尊龙官网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