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又一家中国企业取消赴美上市!
天鹅到家、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
近日,哈啰出行取消了在美国上市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刚刚召开会议,强调要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身披蚂蚁金融光环
8轮融资金额超200亿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披露信息显示,日前,哈啰出行取消了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哈罗出行也正式对外表示,经过公司管理层慎重考虑,哈啰出行已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出声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IPO申请。后续将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哈罗单车成立于2016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哈啰出行在中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供共享两轮车服务,成为中国和全球最大的共享两轮车服务提供商,仅在2020年就提供了51亿次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骑行。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哈啰出行一共获得8轮融资,总额超过200亿人民币,8轮融资中蚂蚁金服领投或者跟投5轮。在蚂蚁金融的光环,哈啰出行也成为市场红人,复星集团、春华资本、高榕资本、GGV纪源资本等机构相继入局。目前,蚂蚁金服已成为哈啰出行的第一大股东,持有5.84亿股,占比36.3%,而哈啰出行创始人兼CEO杨磊持有1.66亿股普通股,占股10.4%。
从业绩来看,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净亏损分别为22.07亿元、15.04亿元和11.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亏损的原因主要出于两方面:
一是,共享单车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需要承担巨额的运营成本;
二是,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蚕食大部分利润。
2021年第一季度,哈啰出行曾更新财务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超14亿元,同比大增104%,总交易额达34.5亿元,同比增长112%,且亏损收窄了2.49亿元。
未来业务的扩张依旧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如今取消赴美上市,意味着其急需开展新的融资,以填补资金缺口。如果融资不畅,不排除削减业务规模。
赴美IPO热潮创新高
如今被“泼冷水”
滴滴、满帮、BOSS直聘这三家企业都是近几个月来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实际上,赴美IPO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自去年以来中国企业就开始扎堆在美上市,今年上半年更是创下新高。
2021年上半年,包括悦刻、知乎、BOSS直聘、满帮、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滴滴在内的35家中国企业相继赴美IPO,总融资金额达123亿美元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和373%。
2021年上半年每月赴美IPO数量及募资金额
来自美国纽约证券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差不多会有60家中国公司计划在美国上市。据此计算,上半年已完成全年预计数量的近6成。
滴滴、满帮和雾芯科技的募资额均超过了10亿美元。
虽然疫情对不少企业业务数据产生冲击,但是依旧抵挡不住这些企业赴美上市步伐。
此次哈罗出行取消赴美上市计划,距离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仅仅三个月时间。
就在今年4月,哈啰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招股书,拟通过上市最多募资1亿美元,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共为联席保荐人,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强和扩大业务产品,支持研发等。
实际上,近期除哈啰出行外,天鹅到家、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等公司均取消或暂停了上市计划。
日前,美国证监会主席加里·詹斯勒表示,该机构必须确保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
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包括了“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等内容。业内人士称,这个规定将对赴美上市企业的进行严加管制,对计划在海外上市且掌握较大体量用户数据的TO C类公司会产生较大影响。
证监会对企业选择上市地
持开放态度
针对企业境外上市的问题,监管部门近期也释放了不少信号。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6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总体都持支持态度。
易会满强调,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要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
新华社7月29日发文称,由于近期的一些监管政策涉及境外上市企业,市场上有一种担心,担心未来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是否存在变数。
新华社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证监会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出选择,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已多次明确
日前,新华社发文称,应当看到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是在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境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度日益提升。
境外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必将稳步提升。
对于境内企业奔赴海外上市,在中国资本市场成立的初期,便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
1992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提出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明确证监会是证券委监管执行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对境内企业向境外发行股票实施监管。上述通知还提出,选择若干企业到海外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必须在证券委统一安排下进行,并经证券委审批,各地方、各部门不得自行其是。
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再次明确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将其股票在境外交易,必须经证券委审批。
1997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该通知第三条规定:凡将境内企业资产通过收购、换股、划转或其他任何形式转移到境外中资非上市公司或者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必须事先经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并报中国证监会审核,由国务院证券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国务院有关规定审批。
1998年,国务院证券委撤销,其职能由中国证监会承接。
赴美IPO风险加大
转港上市成为新选择
从业者表示,在这个大背景下,他们就有一些客户提出想要转港股上市。除了上面提到的个人隐私数据方面的顾忌,或者说企业本身恰好是美国方面严查的重点企业类型,这些企业就需要转板。而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企业来说,防患于未然,会选择在其它市场如港股进行二次上市,相当于做了一笔增发,最终保证企业的融资渠道顺畅。
因此,港股在今年同样异常热闹。一边是快手、奈雪的茶、京东物流等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另一边是百度、B站、新东方等中概股陆续回港二次上市。中信证券预测称,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去年以来的国内企业赴美上市潮要按下暂停键了,不排除原本拟赴美上市的企业因迫切的融资需求而转向港股,但仍需要看公司的盈利状况是否符合港股的上市条例、是否取得足够的营业牌照,和足够的业绩记录等。
随着赴美IPO热潮降温,企业转港上市会成为新选择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 、中新经纬、北京商报、证券时报等)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Z6尊龙官网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Z6尊龙官网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