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口号,大多数成年人是不放在心里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蜘蛛侠那样的超能力和钞能力;但“业绩越好薪酬越高”却是大家高度认同并且坚决捍卫的美好愿景,因为大家真的都肩负着业绩的压力,也指望着多挣下一份报酬。
但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薪酬收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的员工,相互之间的薪酬水准依然存在太多不透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真是一个好东西,让我们得以零距离吃瓜,间接地了解员工薪酬的秘密。而由于A股的上市门槛较高,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这些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各行业的佼佼者,其薪酬水平也代表(或超出)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强的行业参考意义。
注意,如无特别说明,本文的数据,均取自于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度半年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报),部分半年报中未完整公布的数据,参考最新的年报或wind数据。
先说两个扎心的结论:
从行业角度,上市公司业绩与薪酬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是,薪酬低的行业,公司业绩真的高不到哪里去。同时,相比于个人能力与努力,行业依然是决定员工收入差距的最关键因素。因此,男女都怕入错行。
从公司角度,业绩与薪酬并不直接相关。表现在同行业中,高业绩公司员工的薪酬,并不比低业绩公司员工强(甚至还有不少相反的个例)。
本文用到的薪酬计算原理和依据如下:
① 这里的员工薪酬,是根据2021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或2020年年报)数据,粗略计算该公司职工平均薪酬,我们尽量剔除董监高的薪酬,避免出现“和董事长薪酬平均后,本人年入数百万”的尴尬。
② 需要注意了,半年报/年报中的“职工薪酬”包括了短期薪酬(含五险一金等)、长期职工福利、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等支出,因而是远大于员工实际到手工资的。
③ 计算公式:员工平均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数量。
❷
截至8月31日。在已经公布2021年半年报的4455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3,89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87.40%);有3,243家公司实现了业绩增长(占比为72.80%)。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出现复苏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回升。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薪酬支出在总体上也有所增长。但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与变动。
1. 行业影响
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人均薪酬较高的行业主要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金融业(以券商及非银金融为主)等景气度较高的行业。
半导体是今年最热门的行业,在薪酬方面也是一马当先,龙头企业的员工薪酬普遍在30万以上。其中,富瀚微(300613)员工平均薪酬达到约4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期以来制造业薪酬偏低的尴尬局面。瞧,高端制造业也是很有钱途的!
相比之下,的农林牧副渔板块仍未从疫情打击中恢复过来,业绩普遍较差,是561家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占比最高的。而在员工薪酬上,本已偏低的该板块企业依然没有起色。例如,北大荒(600598)的员工薪酬约为7万元,在扣除五险一金以及各种福利后,实际到手工资换算为月薪,可能为2000-2500元。
当然,因为工资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直观解释就是:涨上去后很难降下来),因此,在短期内公司业绩变动并不能即时地反映在员工薪酬之中。
根据半年报计算,在2020年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涨幅均排名第一的圣湘生物(688289),其员工薪酬约为40万元,大幅落后于同行业的达安基因、之江生物、华大基因等公司。同理,贵州茅台(600519)尽管面临股价的大幅回调,但员工薪酬依然维持在高位(到手收入约15万元/年,如果考虑到当地人均收入水平上市公司员工福利待遇,这份薪酬的竞争力就更加突出了)。
2. 业绩影响
在同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薪酬差异也很明显。以最“豪无人性”的金融业为例,上半年券商及非银金融企业是金融业中员工薪酬表现最突出的。其中,券商中的老大——中信证券——员工薪酬达到了93万元/年,成为员工薪酬最高的上市公司。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综合上市公司市值、实现人均净利润等指标测算,东方财富等业绩表现更为出色的互联网券商,员工薪酬不到30万元,明显低于传统券商。
据悉,由于牛市行情方兴未艾,今年券商投行部门的员工薪酬出现大幅上调。且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给新入职的应届生(投行部门)开出了3.5万元以上的高昂月薪,一时羡煞旁人。但考虑到证监会在今年7月份颁发的《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不允许投行员工的奖金和项目收入挂钩,因此投行员工实际收入的提升幅度并没有字面上那么大。
而在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实现的净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1,634.73亿元,排名A股第一,但工行员工薪酬约为28万元(仅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一半左右)。在上市银行中处于末尾段水平。即使考虑到员工的人均创收(营业收入)和人均创利(净利润)指标,工商银行与排名靠前的沪农商行、宁波银行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对此,一个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历史原因,工行、农行的员工数量较多,且广泛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与改制后负担较轻、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的区域性银行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房地产黑马华夏幸福,上半年亏损达94.80亿元,是2021年上半年中亏损最多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高达815.66亿元,已濒临破产。但该公司今年的人均薪酬仍然达到40万元,在房地产企业中居于前列。可见,员工薪酬收入的刚性较强,且业绩传导效应较慢。
1. “薪酬一哥”的魔咒能否破除?
近年来,在A股市场流传着一个诡异的魔咒:当年度员工薪酬最高的上市公司,在随后年度的业绩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年度
上市公司
当年员工薪酬
后续经营/业绩表现
2016
民生控股
约300万元/年
营业收入从当年的4亿元跌至2020年的0.76亿元
2017
渤海租赁
约175万元/年
2021年7月爆发债券危机,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2018
新潮能源
约180万元/年
陷入债务纠纷被多家金融机构起诉,
2019
渤海租赁
约180万元/年
2021年7月爆发债券危机,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2020
渤海租赁
约190万元/年
2021年7月爆发债券危机,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数据来源于《红刊财经》、上市公司年报及网络报道
“薪酬一哥”的业绩困境,可能与片面的激励政策有关。例如,渤海租赁的的业绩与非标业务及影子银行关系密切,管理层以高薪鼓励员工推广相关金融产品,同时也设置了更宽松的员工及管理层激励政策。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局面下,这种薪酬政策注定是不可维系的。
从目前看,以中信证券为首的券商,是否有望打破这一魔咒?我们拭目以待。
❸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上市公司员工薪酬规律的要点: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行业选择非常重要,景气行业、传统高薪行业的薪酬远远高于边缘化行业;但在同行业内,业绩与薪酬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受到公司历史、员工规模、地区差异、薪酬弹性的综合影响。
令人振奋的是,半导体、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业企业,在员工薪酬上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这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择业选择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导。如果考虑到近期政治局会议对“卡脖子”行业及“专精特新”制造业的大力支持,努力学习、踏实做事也能通向共同富裕之路。
相反,尽管以金融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依然强势,但这里摘录两则信息:
首先,2019年我国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达到了约190万人,2020年经管类毕业生占高校总毕业人数的23.3%。
其次,2021年9月5日,华为与普华永道举行RPA+AI(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数字员工”即将进入财务、审计、金融等领域。
因此,年轻人在选择这些行业前,还请多考虑个人兴趣、天赋以及家庭资源背景等因素。
当然了,即使进入了相对低起点的行业,也不是前途一片黑暗。你看看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就很励志啊。普通员工不好当,只能去争取董监高这样的位子了——莫得办法,实在是生活所迫!
所以,一切都如1998年修订版的《新华字典》中说到的一样: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左走天堂,右走金盆上市公司员工福利待遇,箭来碑挡,弓开弦断。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Z6尊龙官网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Z6尊龙官网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