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是个很老的问题了,所以还是谢邀如今再次有人提及。
首先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说自己是会计!不要说自己是会计!不要说自己是会计!有幸在入行没太久就做了管理层会计核算原则,那时养成了习惯,当谈起职业别人说“哦,会计”的时候,我都说“不,是财务”。不是说会计是“贬义词”,只是发现当你给自己赋予了某种角色定义后,相应的你的思维也会不知不觉被框在这种定义之中。遇到过被职能定位为会计核算的财务部门,部门真的很多数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记账结账能把报表出来,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也都以不影响本月结账为参照,而不会去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究竟是流程问题、人员问题还是权责问题。这样就容易陷入一个“怪圈”,每个月都会遇到那么几个卡壳的问题,解决掉结账,然后以后再遇到再解决掉结账,然后再遇到再解决......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定位为“自己=会计=核算≈财务”,一定不要把自己框在只有核算的思维意识的框子里。
当你打破了自己的思维藩篱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当然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做成,还需要倚赖各种天时地利人和。但起码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什么是我们可以做或者应该做的,这样我们才有去追求知道或者做到的可能。今年在组织部门讨论新年规划愿景的时候,我说咱都往“高级”了想,觉得做不到可以往下降,但如果想低了,再往高处拔那就费劲儿了,原因也是如此。
先说最后的问题,如何做好会计或者会计如何出彩?囿于会计核算本身的工作特点,我觉得能把核算工作做准、做精、做科学,就是出彩。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是用于数据分析以便驱动改善,所以会计工作质量如何,财务分析阶段能评其一。拿利润表来说(实际上最常做的也是成本利润分析),①起码不能我核算出一个数儿但审计来齐齐咔嚓调整成另一个数儿吧;②起码不能我做同期对比时,发现差异原因是原来计入A科目的经济业务有些计入B科目了吧;③总不能我一分析惊诧于这么多计入“**费用---其他”的都是什么鬼吧-_-||因为对于净利率来说,计入哪项期间费用可能都没啥影响,但却能让财务分析变得眼花缭乱。
还有最简单的及时性。公司希望10号能够看到报表,财务5号就能提供,这也是价值。因为财务数据提供的越及时,越能有效的提供决策支持。当然会计核算原则,由10号到5号可能是个艰苦的过程,这里面涉及很多其他部门的因素,比如工资表何时提供、报销发票何时提交、什么时点必须关账等等,需要跨部门的沟通协调,这对于财务来说也是能力的一大考验和锻炼。
以上仅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或许大部分人也未曾遇到,但之所以能想到这些,也的的确确是自己都曾或多或少遇到过类似情况,也都或多或少因此头痛不已。所以会计核算首先得不断去细化和精准化。至于何谓科学?会计常说做真或者作假,我倒觉得真假也有相对之说,关键其一是数据得科学合理,正所谓讲得通、合逻辑,往往也是会计人员在和审计人员沟通审计业务时必备的“技能条件”之一。
其实题主能够做到成本会计已经很不错了,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在众核算会计岗位中大多处于核心位置,制造业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它可能影响损益比重最大,因为它可能距离财务成本分析最近,因为它打破上述核算思维的框子最容易。成本会计想出彩?那就拿出核算的成本数据做分析,整体毛利率变动情况如何?哪些产品盈利哪些产品亏损?是材料价格上涨还是费用上涨等等?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相信领导很感兴趣听到这些。当然前提是我上面说的核算环节做的精、做的准,那样出来的数据才有意义。
感觉会计核算工作辛苦,确实。每年的大节日五一、十一,都是结账的日子,过年赶不好也得赶上月底月初,日常月份要是着急出报表了,也得面临不断的加班加班。加之重复的核算工作更显枯燥,所以会计工作大多辛苦又乏味。但正因为此,更需要自己不断去思考,是否有影响结账的“卡壳”?是彻底解决了还是“就事论事”然后等着复发?是否有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者工具?
毛主席曾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故,与自己奋斗,更是其乐无穷(〃'▽'〃)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Z6尊龙官网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Z6尊龙官网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